耗散结构理论:从无序到有序的成长哲学

引言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

明明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,却总是难以坚持,最终陷入混乱和焦虑?

在工作或生活中,偶尔会经历“顿悟”的瞬间,但很快又回归低效和平庸?

想要养成好习惯,却总是被惰性、拖延和外界干扰打败?

这些问题,其实可以用一个深奥却极具启发性的科学理论来解释——耗散结构理论。这个最初诞生于物理和化学领域的理论,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“从混乱走向有序”的演化机制,也能深刻解释我们个人成长、习惯养成和自我提升背后的规律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思想,以及如何用它来指导我们实现持续成长,从“无序”走向“有序”。


一、什么是耗散结构理论?

耗散结构理论(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)由比利时物理化学家伊利亚·普里戈金(Ilya Prigogine)于 1969 年提出,并因此荣获 1977 年诺贝尔化学奖。
在物理学中,(Entropy)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基本物理量。熵增原理指出:在一个孤立系统中,如果没有外界干预,系统的总熵(无序程度)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,而不会自发减少。
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如下:

$$
\Delta S \geq 0
$$

其中,$S$ 表示系统的熵,$\Delta S$ 表示熵的变化量。这个不等式意味着: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

更具体地,对于一个开放系统(如人类个体),熵的变化可以表示为:

$$
\Delta S = \Delta S_{\text{内}} + \Delta S_{\text{外}}
$$

  • $\Delta S_{\text{内}}$:系统内部产生的熵(通常为正,即系统自身趋向混乱)。
  • $\Delta S_{\text{外}}$:系统与外界交换带来的熵流(可以为负,即“负熵”)。

因此,只有当系统从外界引入足够的负熵($\Delta S_{\text{外}} < 0$),才能抵消甚至逆转系统内部的熵增,从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。
该理论的核心在于:在一个开放系统中,当系统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时,通过与外界持续交换能量与物质,系统可以自发形成有序结构
换句话说,系统并非总是趋于混乱(熵增),在特定条件下,它也可以从无序中“自组织”出新的秩序。
这为理解自然界、生命系统乃至人类社会的复杂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。

二、耗散结构的四大关键条件

1. 开放性:与外界交换能量和信息

封闭系统最终会走向熵增(即无序),而开放系统则可以通过引入“负熵流”来维持甚至提升自身的有序性。

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

  • 保持学习:阅读、听课、交流,不断吸收新知识。
  • 接受反馈:主动向高手请教,听取批评,持续调整行为。
  • 社交互动:加入优质社群,与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激励、共同成长。

反面例子

  • 闭门造车,拒绝新知识。
  • 只待在舒适圈,不接触新环境。

2. 远离平衡态:挑战自我,突破舒适区

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态时,才有可能发生结构的重组与跃迁。长期处于平衡态意味着停滞,也意味着熵增的开始。

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

  • 主动挑战:尝试新技能(如编程、写作、演讲)。
  • 设定更高目标:不满足于现状,不断突破自我极限。
  • 接受不确定性:成长本就不是一帆风顺,波动是常态。

反面例子

  • 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,没有进步。
  • 害怕失败,不敢尝试新事物。

3. 非线性耦合:成长不是直线上升的

耗散结构的形成依赖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,即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才会引发质变。这种非线性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成长往往不是匀速的。

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

  • 坚持积累:每天进步 1%,一年后就是 37 倍的成长(复利效应)。
  • 接受波动:有时进步快,有时停滞甚至倒退,但整体趋势向上。
  • 抓住关键突破点:某些时刻(如顿悟、重大事件)可能带来质的飞跃。

反面例子

  • 期待“速成”,放弃长期坚持。
  • 因为短期看不到效果就半途而废。

4. 涨落现象:波动是成长的触发器

涨落(微小波动)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起点。在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中,微小扰动可能被放大,从而引发新的有序结构。

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

  • 低谷期是机会:失败、迷茫往往是突破的前兆。
  • 利用“顿悟时刻”:突如其来的灵感或新认知,可能改变成长轨迹。
  • 调整策略:当旧方法失效时,尝试新方向。

反面例子

  • 遇到挫折就放弃。
  • 忽视灵感,错过改变的机会。

三、如何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个人成长?

1. 构建“抗熵增”成长系统

  • 输入负熵:持续学习、结交优秀的人、接触新领域。
  • 减少熵增:减少无意义的娱乐、无效社交、消极情绪。

2. 让成长“自组织”

  • 建立习惯:每天固定时间学习、运动、复盘。
  • 优化环境:加入学习社群、使用效率工具、减少干扰。

3. 利用“涨落”突破瓶颈

  • 低谷期:调整策略,寻找新方法。
  • 高峰期:加速学习,巩固优势。

四、我的个人感悟

成长从来不是匀速的,有时快,有时慢,关键是长期趋势向上

波动是正常的,低谷可能是突破的前兆

比起盲目努力,保持开放的心态更为重要。封闭自己只会让熵增更快。

习惯的力量不可小觑。看似微小的坚持,最终会带来质的飞跃。

结语

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:混乱不是终点,而是新秩序的开始

只要我们保持开放、远离平衡、接受非线性成长,并善于利用涨落突破瓶颈,就能从“无序”走向“有序”,实现真正的持续成长。

你的生活,是一个耗散结构吗?你是否在主动引入“负熵流”?
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成长心得!🚀


耗散结构理论:从无序到有序的成长哲学
https://maoyu92.github.io/2025/07/16/05 读书笔记/耗散结构理论:从无序到有序的成长哲学/
作者
陈文茂
发布于
2025年7月16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