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打造个性化审稿专家

我的文稿审核工作流,AI打造个性化审稿专家

大家好,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在内容创作和编辑工作中老大难的问题——文稿审核。无论是工作报告、学术论文,还是新媒体稿件,细致的审核都不可或缺。传统的AI审稿工具,要么只能给个大概的建议,要么受限于输入长度(Token限制),面对长篇大论就束手无策,更别提满足我们五花八门的个性化审核需求了。

最近,我捣鼓出了一套全新的AI文稿审核工作流,可以说是给自己打造了一位“个性化审稿专家”。它不仅能搞定长文件,还能根据我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度“刨析”,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套方案。

现有AI审稿的“痛点”与我的“痒点”

相信不少朋友都用过AI工具辅助审稿,但体验下来,总有那么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:

  1. 浅尝辄止:很多AI应用对于文稿的理解和反馈偏于表面,说不到点子上,难以进行深度优化。
  2. “Token焦虑”:AI模型处理文本有长度限制(Token数)。一篇几千上万字的文档,想让AI一次性完整细致地看完并给出反馈?几乎不可能。结果往往是头重脚轻,或者干脆罢工。

面对这些问题,我一直在思考:有没有一种方法,能让AI更“懂”我的稿件,更“贴合”我的需求呢?

我的解决方案:AI审稿工作流详解

针对以上痛点,我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Streamlit的Word审稿助手。它的核心思路就是“化整为零、逐个击破、按需定制”。

核心流程图(示意):

1
2
3
4
[上传 Word 文档] --> [智能解析与分块] --> [循环调用 AI 审稿] --> [整合反馈与输出]
| |
| +-- [自定义提示词模块]
+-- [Token 计算与控制]

下面我们一步步拆解这个工作流:

1.Word文档解析与分块

一切始于源文件。我的工具首先会“接纳”用户上传的 .docx 格式的Word文档。

  • 文档读取:通过 python-docx 这样的库,我们可以轻松提取文档中的所有段落内容。

  • Token 精算与智能分块:这是解决长文档审核的关键!在将文本送给AI之前,利用 tiktoken(OpenAI出品的工具,也能适配很多其他模型)精确计算每个段落乃至整个文档的Token数量。然后,根据AI模型(比如我集成的DeepSeek, GLM, Qwen, Gemini等)的Token处理上限(这个上限用户可以在界面上灵活设置,比如4000 tokens),将整个文档智能地分割成若干个“小文本块”(chunks)。

   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:

    1. 突破长度限制:再长的文档,也能被拆解成AI可以从容处理的小单元。
    2. 保证处理深度:每个小块都能得到AI的“全力关注”,而不是因为总字数太多而被AI“敷衍了事”。

2.AI循环审稿

文档被切分成块后,就进入了核心的AI审稿环节。

  • 循环处理:程序会遍历每一个文本块,将它们依次发送给选定的大语言模型。
  • API调用:我集成了多种API,比如硅基流动(它代理了众多优秀国产模型)和Gemini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API Key选择。
  • 实时反馈:为了提升用户体验,每当AI完成对一小块文本的审阅,结果就会立刻显示在界面上,并配有进度条,让用户能实时追踪审稿进度。

3.高度自定义的提示词(Prompt)

这绝对是整个工作流的“点睛之笔”,也是实现“个性化审稿专家”的核心。

  • 强大的默认提示词:我内置了一套精心设计的默认提示词,它会引导AI从语法、标点、表达清晰度、逻辑连贯性、术语规范、格式序号等多个维度对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,并要求AI按照特定格式(如“原句”、“问题分析”、“修改建议”)输出结果。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# 节选一部分默认提示词结构
    default_prompt = '''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公文写作专家,请对以下段落进行详细审阅...
    【原文】:
    "{chunk}" # 这里就是文本块的占位符
   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修改建议:
    1. **语法与标点**...
    2. **表达清晰度**...
    ...
    请以以下格式输出结果:
    📌 原句:...
    🔍 问题分析:...
    🛠 修改建议:...
    '''
  • 用户自定义提示词管理:更强大的是,我开发了一个独立的“提示词管理”页面。用户可以创建、编辑、保存和删除自己的提示词模板!这意味着:

    • 如果你在审核法律合同,可以设计一套专门检查条款严谨性、法律术语准确性的提示词。
    • 如果你在打磨营销文案,可以创建一套引导AI评估吸引力、情感共鸣和CTA效果的提示词。
    • 学术论文、技术手册、甚至是小说创作,都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“审稿模式”。

    这些自定义提示词会保存在一个 saved_prompts.json 文件中,方便随时调用。在主审稿界面,用户可以轻松切换使用默认提示词或自己保存的任一模板。

4.多格式审稿报告输出

AI审稿完成后,工具会提供两种实用的输出:

  1. 完整的Markdown审稿报告:将所有文本块的原文片段和AI的修改建议整合到一个Markdown文件中。结构清晰,方便查阅和二次编辑。
  2. 带批注的Word文档:这是一个非常赞的功能!利用 python-docx,可以将AI的每一条修改建议作为“批注”直接添加到原始Word文档的相应段落。这样,用户就能在熟悉的Word环境中直观地看到问题所在和修改意见,极大提升了修改效率。

结语

AI的发展日新月异,它不再仅仅是“玩具”或“助手”,更可以成为我们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“专家伙伴”。我这套AI审稿工作流,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,通过巧妙的流程设计和对AI能力的深度挖掘,成功解决了我个人在文稿审核中的诸多痛点。

如果你也面临类似的困扰,不妨借鉴这个思路,尝试打造属于你自己的AI生产力工具。让AI不再只是“大概说说”,而是成为你信赖的“个性化审稿专家”!


AI打造个性化审稿专家
https://maoyu92.github.io/2025/05/14/06 人工智能/AI打造个性化审稿专家/
作者
陈文茂
发布于
2025年5月14日
许可协议